为什么小米、OV 等 9 大手机厂商发起「快应用」项目?会对微信小程序以及 App 生态有何影响?
1. 九大厂商联合推动这个项目意义何在?2. 快应用对微信小程序是否会造成影响?3. 快应用对APP应用生态是否有更大影响? 快应用标准是由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发起,在相关行业协会指导监督下,共同推出的硬件新生态标准。旨在赋能开发者拓展场景未来,以标准化的方式接入,促进新生态发展。快应用是基于硬件厂商OS的新型生态,用户即点即用,打破传统流失转化瓶颈,与手机系统深度整合,达到用户需求与场景完美融合,并促使开发者一站式接入,实现主流厂商覆盖及海量曝光展示。 针对本问题,我们于昨日深度剖析了一下「快应用」出现的前因后果,由此对市场变化的推测,以及趋势变化的一些思考。 市场变化及猜测 继 2017 年小米推出「直达服务」、魅族推出「快捷应用」、金立推出「秒开应用」之后,如今,手机厂商将基于安卓生态合力进击,试图重新拿回应用分发上的主导权。 而整个小程序生态历经一整年风风雨雨,2018 年势必迎来全面爆发。作为新一代移动端应用分发入口,小程序的趋势明朗化,竞争也在急剧激烈化。战线从手机 QQ、QQ 浏览器、支付宝、手机淘宝,再拉到了谷歌的 Instant App 和 PWA、Facebook 的 React Native。 此外,行业还一度盛传今日头条或将发力小程序,百度类似直达号的轻型应用也可能曲线回归,一场围绕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关键战役已经全面打响。 「快应用」对标「小程序」,手机厂商究竟在做什么? 在公众号「小米开放平台」当天的推送文章中,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段落: 快应用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,原生渲染,同时具备 HTML 5 页面和原生应用的双重优点。用户无需下载安装,即点即用,享受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。 这个说法是不是似曾相识?没错,这些都是微信小程序的卖点:同样使用前端技术栈,同样具备 HTML 5 与 Native App 的双重优势,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和快应用,也皆可以「即点即用」。 回过头看看同样拥有这些卖点的支付宝小程序吧。 对比微信与支付宝两个小程序平台的开发文档,除了一些特定接口因业务需要而有所差异之外,二者的接口、组件相似度极高;实际上手中,开发者也完全可以做到将小程序几乎零成本地从微信移植到支付宝。 知晓程序认为,虽然目前详细的开发文档尚未流出,但同样使用前端技术的快应用,没有理由自己再建立一套开发标准,否则在标准、开发者培训以及技术栈构建上都会出现较大问题,大大削弱快应用平台的竞争力。 因此,快应用极有可能与支付宝一样,使用与微信小程序看齐的开发标准,尽最大可能,降低开发者的开发门槛,进一步吸引更多小程序,特别是微信小程序,移植到快应用平台。 大家可以持续关注「知晓程序」公众号,我们会在 20 号发布会之后为大家带来第一时间的开发文档解读。 微信和手机厂商,谁能抢占手机桌面? 实际上,9 大具有广泛的硬件销售竞争关系的手机厂商能够合推快应用标准,首先得益于此前已经建立的联盟关系。 早在 2014 年 8 月 1 日,国内一线手机制造商就曾经成立了一个叫「硬核联盟」的组织,又称「安卓智能手机生态系统联盟」,由玩咖传媒联手当时的 6 大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。 「硬核联盟」施行商务共享,一家可以代表联盟共同谈判,提高 …
为什么小米、OV 等 9 大手机厂商发起「快应用」项目?会对微信小程序以及 App 生态有何影响? Read More »